调查显示,截至5月底,印尼棕榈油库存料为350万吨,上个月为251万吨。二季度供给压力明显上升。预计产地三季度压力仍维持高位,按照天气模型看,产地一季度受厄尔尼诺影响较大,干旱较为严重,产量有望在四季度出现问题,在此之前价格向上不易。
国内豆粕成交略转好,关注下游补库需求。7月6日至12日的一周,油厂开机率偏低,仅43.67%。截至7月12日,国内原料库存变化不大,沿海油厂大豆库存由426.59万吨微升至427.04万吨,国内进口大豆库存由552.3万吨微降至550.2万吨。7月6日至12日的一周,由于月度供需报告利多,美国芝加哥交易所(cbot)明显上涨,带动连豆粕低位反弹,油厂豆粕日均成交量增至15.76万吨,截至7月12日,油厂豆粕库存由92.47万吨小幅下降至91.29万吨。7月13日至19日的一周,开机率仍然不高,为42.14%,因部分工厂停机检修而部分豆粕胀库停机。按当前压榨速度,7月国内大豆加工量约700万吨,较6月下降40万吨,较去年同期下降55万 吨。长时间的消耗库存后,买卖双方互相博弈,上周成交继续转好,油厂日均成交量增加至28.62万吨,预计新一周油厂豆粕库存可能转而下降。
国内豆粕供给较为充裕,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抛储仍然增加国内供给,三季度国内大豆到港预估处于超高水平:7月940万吨,8月910万吨,9月930万吨,10月880万吨,远期买船装船及到港还存在变数。尽管如此,如果3月至4月的高成交再现,那么豆粕期现货都将得到提振。
油厂开机下滑,豆油去库并不顺利。豆油短期消费较差,在油厂开工较低背景下库存并未有效去化,截至7月22日,国内豆油库存仍在145万吨,较上周不减反增,目前豆油基差仍较弱,盘面升水较大,交割有不错利润,后期紧盯库存情况,盘面很大可能要向现货靠拢。而棕油现阶段库存处在65万吨,近期棕油成交相对较好,季节转暖有利于棕油消费,豆棕价差相对高位有利于棕油在调和油中的掺兑。
另外华南生柴需求始终较好,但产地压力较大,近期买船较多,多是远月,需求上看棕油基差或呈现近强远弱格局。菜油因价格较高,终端客户需求仍然较差,且贸易商手里仍有少量头寸,采购意愿不强。但中期供应偏紧较为确定,后期库存增幅有限。
策略层面看,近期外盘走高,内盘油脂震荡偏强。相比棕油来讲,豆油期现货背离较多,临近交割或有回归动力,单边不确定性较大,套利可考虑逢高做缩豆棕价差。
作者:徐亚光;来源:粮油市场报;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,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。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,请致电本网010-51289506联系,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。